绘画不是为了把可见的东西重现一遍,而是为了把看不见的却又应该看见的东西变为现实中的可见物。兰天从脱离学生时代开始就已经不满足于重复可见的东西,而走向了内心意象的追寻与传达,追寻一种艺术语言的突破,这是一个漫长而又艰难的探索过程,它需要顾及上下文关系中的文脉的传承和你所身处的当代的文化与艺术语境。这对于作为学院派出身,同时又长期从事油画专业基础教学的兰天来说,是瓶颈,亦是挑战。正所谓,不破,不立。要想有立,就必须大胆地丢弃很多以前游刃有余的东西,这样才能注入新的东西。就好比把自己逼到一条死胡同,别无选择。其实,很多时候,艺术家的道路是别无选择的,艺术家不存在选择,如果选择,那就是功利的。同时,一旦一个艺术家选择了投身艺术,那么,他注定要孤独地去坚守。这种坚守其实到了最后是你自己给自己下评论。这就是把自己逼到死胡同里去,但非要自己在那个死胡同里打一个通道,因为前面没有路,就只有这一条路,如果有很多路也就不可能构成原创。从兰天不同时期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她的这种“破”与“孤独”的坚守。从早期的肖像、风景,再到后来的水彩,可以看出从具象到心象的一个转变,亦能看出她不断地在“破”,并尝试着表达自身对绘画本体的一种言说。这种言说不是空洞与苍白的,而是她直面当下的个人感怀,是一种独特的生命呈现。从某种意义上说,绘画对于她而言不仅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种心灵的慰藉和生命的展开形式。祝愿兰天在漫漫的求索之路上,不断收集生命的素材,用绘画呈现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