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本无一格,所谓风格是人为制造出来的,以界定不同艺术家、不同流派,进而推出一套理论,并以此为体系,判断价值。在西方艺术发展历程中有一些艺术家被定义为经典圣贤,因为他们的技巧,也有一些艺术家以他们的不拘一格闻名,由此,可以想见随着历史发展社会进步,风格始终是艺术家们自扰的根本问题。我认为艺术家分为两类:一类是艺术的弄潮儿、呐喊者,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艺术思潮和发展;另一类是默默耕耘的画者和实践家,他们有着独特的思想与视角但不屑流于时尚。两类皆可成为大家。吴冠中先生曾在自己文章中提到自己是一个“手艺人”,大概他把自己归于后者吧。此提法乍看起来显得粗鄙,但实际上蕴含着深刻的哲理,绘画首先是一门“艺”,不可欺人欺世,同时艺术家具备的又不能光是技术,得思考,再将自己的思考外化于画面表达。我想此画册的作者陈君也是这一类。他身处当下,艺术如此多元,但他始终关注身边的普通人,城市以外的自然界形态,画室或者家里的某一隅,常见的陶罐、瓶、果蔬器皿。他的画始终表达这些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普通”道具,画风也如对象一般朴素、自然、坚实不失温情,具象而不具体,刚柔相济,仿佛能感受得到他对于这些人和物的同情与关注,画中对象有着生活本真的生命力。这一点像极了西方画家夏尔丹。大概他含蓄内敛,重思少言的性格也是他画面风格的成因之一吧。他认为形的具象、抽象、画得写实或写意都是形式与手段的问题,真正对于绘画而言最重要的是情趣和画意的表达。近年观念艺术兴起,它开始对艺术本质提出质疑,把艺术上升到文化层面研究,试图在艺术与生活、艺术与非艺术、审美与反审美之间接轨,尝试新手段、新途径。它的核心是以理念的真实来撼动感官的真实,它是一种很有哲学意味的流派,也有它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价值。但观念艺术能否成为画坛主流,颠覆人们的审美传统和审美习惯犹未可知。我想陈君想在绘画上更有建树,必定得先做一个“手艺人”,尊重传统,尊重生活。脚踏实地,朴实无华。画他自己的画,画笔上涌动着自己思想的泉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