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喜欢读小说的人是否也喜欢看插图。据我所知,有的作者对自己作品的插图颇感厌烦,理由是插图把自己精心塑造的,很有些多义性格的人物具像化了,结果使存在于读者和作品之间那种微妙的审美距离丧失,把好端端的文章弄成了大白话。对于拙劣的插图,这种指责不无道理,而对于精彩的插图,我想,这恐怕要算是一种偏见。
我是属于那种既喜欢读小说,也喜欢看插图的“芸芸读者”中的一员,更有甚者很多时候我还更喜欢看插图。见到好的插图,我一定会爱不释手。我相信插图(这里当然指好的插图)的作用是很重要的,它能帮助读者阅读,为读者创造一种可供理解的氛围。或者能把读者的想象力提高一步。我体会过相反的情景,插图画得过好,小说根本就不配。每每如此,我便会私下怨那画家:何必画得这样好!可转念一想又算了:画家画得好,是尽职,没什么好说的。插图大致可分两类,一类专为鸿篇巨制所作,画家的意大约是要自己的杰作与那名篇相伴而永存,所以不免要刻意经营。法国插图家多雷为但丁《神曲》所作的百多幅木刻,以及美国插图家肯特为长篇小说《白鲸鱼》所作的插图便是其中两例。另一类是为各种杂志服务,约稿急,交稿快,时间短促,平庸者一定很多,但其中仍不乏有才气的表现。有一段时间,由于工作关系,我经常要接触第二类插图,有时任务太紧,只好自己上马,所以也曾画过几幅,虽属平平一类,其中滋,也还是领略一二的。假使要我说句公道话,那就是:画好这种插图,也是不易。
这本《花城插图选》,便是第二类插图中不乏有才气的一部分,它们选自花城出版社出版的各种书刊,其中以文学插图为主。从这选本中便可知道花城出版社对于插图的重视,而更令我惊奇的是,美术编辑有心,平时约稿后,把大部分好的原稿留下,细心整理,竟辑录成了这么一本书,这,我以为不仅是对作画者成绩的一种肯定,还是对辛勤工作的美术编辑的一种表扬,没有他们的努力,画稿组不回来,书也一定是编不成的。
这选本的插图,虽然不是为什么鸿篇巨制而作,但画家在短时间里也还是尽了自己的努力,并从而显示了广东插图的实力与优势。编这本书无疑是一个起点,这个起点告诉我们,即使是杂志的插图也同样大有可为,而对于大有可为的事,就没什么好说的了,干就是了。